在浙江,配合政府向市民提供手机生活消费券
在天津,推出“亲情通”业务
2009年,中国移动重点拓展了手机在移动支付、定位服务以及便民综合服务等方面的应用,使手机进一步成为人们便捷随身的“生活伙伴”。
- 便捷手机支付 -
根据一项在北京、上海和广州进行的研究显示,约有97.5%的被调查者对手机支付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利用手机支付可以实现虚拟化应用和空中管理,减少实体资源耗用。同时手机支付快速刷卡收单也能为个人消费提供新的便捷途径,并提升消费行业效率。
为有效解决手机支付过程中的安全问题,为用户打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2009年中国移动完成了手机支付系统总体架构的设计,实现了全网手机支付平台和全国密钥管理中心的上线。同时开展了“世博手机票”和“世博园区消费”两个重点项目,使“手机支付”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新亮点之一。
目前,手机支付业务已经在河北、吉林、安徽、福建、湖南等省开展了试商用。
在福建,推出基于“RF-SIM技术”的城市公共服务信息化解决方案。该技术将无线射频(RF)模块集成到手机SIM卡内,客户仅需要更换一张智能SIM卡,就可以使现有的手机成为日常支付的非接触式手机钱包,具有现场支付和远程支付等多种综合应用功能。
在湖南,推出“手机小超市”业务。客户可以通过该业务随时随地用手机购买鲜花、数码产品、文具玩具、食茶特产、精品饰品、汽车用品等十多个类别数千种商品,给工作和生活带来方便与快捷。
- 亲情手机定位 -
根据中国民政部统计,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超过1.49亿,同时,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安全问题日益得到社会关注。中国移动通过手机定位技术为确保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安全提供新的支持。
2009年公司开通了“亲情通”服务。该服务面向儿童、青少年和老年人用户提供亲情定位服务。被定位人为儿童、青少年或老年人,定位人为其父母或子女。定位人可通过被定位人携带的手机或特殊终端,利用移动通信网络对其进行定位,并可通过短信、彩信、WEB等多种方式查询。当发生紧急情况时,借助“亲情通”能够快速、准确定位,以便及时赶赴现场。截至2009年9月底,“亲情通”已在12个省试点,为超过6万人提供服务。
- 便民综合服务 -
依托统一、规范、全覆盖的客户服务平台,中国移动整合日益丰富的应用与服务,打造了12580便民服务平台。客户通过语音、短信、彩信、互联网等方式即可获取一站式便民服务。
在河北,12580在2009年新增“车主秘书”功能,市民可以通过电话查询交通管理信息、违章记录、驾驶员等信息。每月6万多次的查询,大大减轻了交通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方便了市民出行。
在四川,12580在电子订购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截至2009年9月,全省体验使用12580订购电影票业务达15万人次,拨打12580查询次数达67万次。
在广东,推出“12580香港通”,为客户提供办理港澳通行证、查号、旅游、餐饮、购物、交通等一站式信息查询服务,全力推动粤港信息一体化发展。
未来,中国移动将继续推进手机媒体化与多用途化进程,把握技术方向和客户需求,不断推出满足社会多层次需求的应用与服务,深入拓展移动通信技术的潜力,服务大众、服务社会,为创造更加便利、丰富的移动生活体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