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完善农村信息网的同时,中国移动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各级政府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丰富农村信息应用方面的产品体系,以促进涉农商务和贸易发展、解决农民生产和就业问题、增强农村金融服务能力。
针对农民信息多元化需求现状,深化了“农信通”业务,通过短信、语音、互联网等形式,提供了多项涉农信息栏目:
·农时指导栏目:及时提供最新的天气预报,并告知应注意的相关农业生产问题;
·农业资讯栏目:涵盖农民所关心的行业信息;
·价格信息栏目:按地区进行划分,提供市场价格情况;
·供求信息栏目:按产品项进行划分,为出售及求购农产品者提供最新的农产品信息;
·农资信息栏目:提供化肥、地膜等农资产品的最新信息;
·致富信息栏目:介绍农业致富经验,加快农民致富奔小康的步伐。
针对当前的务工难问题,进一步升级“务工易”服务。“务工易”热线2009年月均咨询量超过8万次,提供招工岗位超过54万个,赢得了政府及农民工的广泛好评。胡锦涛总书记春节期间视察江西公司,对中国移动在服务“三农”、为返乡农民工提供就业信息服务、为农民群众提供农业信息咨询等方面所做的实际工作,给予了高度肯定。
针对农村基层政府办公,推广“农政通”业务。2009年,重庆、四川、云南、甘肃、西藏等地完成了“农政通”业务试点工作。试点期间,“农政通”的公文流转、电话会议、下发通知、数据采集等功能帮助农村基层政府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办公成本。农村基层政府赞誉“农政通”为“基层办公的好助手、政民互动的好帮手”。截至2009年9月,全国“农政通”集团客户数达7,402家,成员总数超过26.1万个。
携手农业部推进农村信息化 |
2009年,为进一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国移动与农业部签订了“共同推进农业农村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将按照“政企联动、着眼长远、共同发展、实现共赢的原则,以共享优势资源、提高工作效率、共同服务“三农”为宗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在以下五个方面开展深入合作: ◇农业产业化改造 ◇农业生产经营信息服务 ◇农村信息服务站建设 ◇现代农业示范区信息技术应用 ◇农业生产指挥调度系统建设
合作期间,中国移动与农业部将共同建设农村信息服务站和农业信息化示范点,并将联合推进TD-SCDMA技术在农业部门的应用,建设办公自动化、视频会议、基层电子政务、全国应急指挥调度等系统。双方还将共同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农业大省作为试点,给予相应的政策、资金等支持,按照“成熟一个、推广一个”的原则推动农业信息化试点工作在全国推广。 |
在广西,“甜蜜通”业务深受村民喜爱
在甘肃,农村信息机为农民带来就业信息
在各省,中国移动以当地农村需求为导向,创新提供多种服务,改善农民生活,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物流运输、涉农贸易和医疗卫生等方面的发展。
在安徽,与省农委开展专业合作,通过“农信通”业务端口和农村信息机不定期发送农作物过冬、病虫害防治等各类防灾减灾信息200多万条;并通过“气象灾害应急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及时发送极端天气预警信息500多万条,在全省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吉林,推出了蔬菜大棚自动监控系统,让农民可以随时了解大棚内的湿度、温度、光照等各项指标,并可通过移动手机实现自动灌溉、遮阳等操作,为农业发展提供了信息科技支持。
在山东,为实现农产品流通由“大棚批发”向“现代物流”的升级,公司全方位加强了鱼、禽、畜、菜、花、果、粮、棉等现代农业信息资源库建设。通过在3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10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立信息采集点,建立了农机、畜牧、水产等15个专业网和农产品市场价格、供求信息、科技信息等12个大型农业数据库;开发应用了番茄、大樱桃、海水工厂化养鱼等10个农业专家系统;建设了济南、东营等4个农业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农业信息中心。
在辽宁,与省农科院就共同开展农业信息化合作建设达成合作意向,为农科院提供数字专线、信息服务站及“农信通”平台,协助农科院面向全省推广农业技术。双方共同完成了农业培训平台、农科信息业务及“百家讲堂”等合作项目,并在“设施农业信息化”方面展开紧密合作。
在山西,借助公司网络和软件,建设了疾病防控系统,形成了以县疾控中心为中心、乡卫生院为纽带、村卫生所为前哨的农村三级疾控信息网。实现疫情网络直报后,直报时间由原来的4.9天缩短为0.7天,全县4,750名适龄儿童及时得到了免疫服务,新生儿疫苗接种率由原来的86%提高到96%。
在陕西,推出“医保通”,开创农村合作医疗新模式。面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村级定点机构,通过GPRS通信网络与“新农合”系统平台进行实时数据交互,实现门诊收费、门诊退费、查询公示等村级定点机构的业务管理功能。参与试点的卫生室普遍反映,通过无线方式实时传送信息,显著加快了审批流程,有效提升了整个医疗付费、报销流程的效率。
在安徽,中国移动信息化应用助力农业财政补贴实时查询
农村小额信贷自助服务平台 |
农村小额信贷自助服务平台是中国移动农村信息化推进模式的创新。在该模式下,中国移动利用信息化技术整合政府、金融机构及农户等各方资源,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构建统一的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化门户。政府成立专项工作组,主动搜集建立农业、农村、人口等相关数据库,牵头构建县、乡、村三级金融服务综合网络,协调推广该平台应用。信用社、农业银行和邮政储蓄银行等涉农金融机构,借助中国移动农村金融服务信息化门户,联手为农村提供金融支持。
在福建,通过了解当地实际需求,中国移动在国家级贫困县——屏南县推出农村小额信贷自助服务平台。
基于该平台,农户可通过手机、农村信息机,以短信、WAP等多种方式申请贷款。收到农户贷款申请后,平台通过系统模块审查农平台投入使用后,农民只需在手机或在各个行政村部署的农村信息机上编写短信申请贷款即可,等待申请审核结果的时间由原来的数个月甚至半年降至现在的3个工作日之内。运行半年来,该平台共存储18万农户数据,累计发放贷款近5000万元,发送惠农信息125万条。屏南县当地贫困农民收入明显提高,根据相关测算,该服务若在一个县全部应用,每年可为政府及农民减负100万元以上。
在福建,农村小额信贷自助服务平台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便利 |
2009年,中国移动在减小城乡数字鸿沟方面做出了艰苦的努力,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要达到农村地区网络全覆盖、实现农村信息化的目标,仍然任重道远。未来三年,中国移动将进一步深入推进“农信通”业务发展、提高农村信息服务站的服务运营能力、积极推进各涉农领域信息化、促进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力争到2012年服务超过1亿户农村用户,农村信息机覆盖100%行政村和40%自然村,“农政通”服务覆盖10,000个基层政府单位,信息服务站发展超过10万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