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关于中国移动 > 企业社会责任 > 年度盘点2009
信息化:惠及民生 助推发展

发布时间:2010-05-11
  在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政府提出信息技术的行业应用是缓解资源、能源和环境压力的重要途径,加快行业信息化应用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环节。
  2009 年,中国移动进一步发挥移动通信技术优势,借助物联网发展契机,针对社会关注的关键行业,在交通物流、食品安全、市政管理、商业金融、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等领域创新推广信息化解决方案,为社会生活提供便捷、高效、安全服务。
交通物流信息化
  交通物流行业是与公众生活最为相关的行业之一,提升交通物流行业的信息化水平能够实现对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并有助于降低相关企业运营成本,有良好的社会影响和环境效益。中国移动利用通信网络和位置服务平台,为交通物流行业提供对车辆和人员位置信息监控、调度、管理等综合服务,推广“车务通”、“物流通”等信息化解决方案,优化客户资源配置,提高办公信息化水平,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智能车辆调度系统实时传递公交车辆信息

通过短信调度系统提升铁路行业工作效率
食品安全信息化
  由于食品污染事件和食源性疾病的不断增加,食品安全已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从 2008年开始,中国移动大力推广“动物溯源”、“食品溯源”等信息化解决方案,实现了对食品加工各环节信息的有效追踪。其中,“动物溯源”以各类动物耳标为追溯标识, 将信息通信技术贯穿于动物养殖、防疫、检疫、物流和监督各环节,全程记录并跟踪相关信息。该系统能够帮助监管部门对产品进行全过程监控、分析、评估和预警,使消费者能够在超市通过扫描标识码查询动物性食品的来源,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食品。此外,这一系统实现了从牲畜出生到屠宰全过程的数据网上记录,推动了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从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转变,大大提高了防控工作成效。目前,全国动物溯源终端用户已经超过11万。


推出“动物溯源系统”保证食品安全
商业金融信息化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和成熟使商业金融行业发展能够突破传统地理、空间的限制,加速资金流通,为社会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2009 年,中国移动与金融机构紧密合作,提供并深化“银信通”、“财信通”、“移动POS机”、“手机银行”、“股票机”等信息化解决方案应用,为金融机构和用户打造了一个全新的金融交易平台。其中,“银信通”为18家银行超过1.9亿的最终用户提供账户交易提醒、资金安全保障等服务,每月发送短信和彩信超过4亿条。
市政管理信息化
  市政管理信息化结合移动通信网络、智能终端、传感器,将人、数据、平台、工作部门等要素有机融为一体,助力政府公共服务和管理体系的信息化发展,有效改善与民生紧密相关的公共服务水平。2009年,中国移动进一步深化“数字城管”等服务应用,满足城市在数据处理、应急反应、安全保障、节能减排等方面的信息化需要。目前,“数字城管”业务已经在20个省区的70个城市正式开展。

城管人员利用“城管通”进行现场办公

医疗卫生信息化

  推进医疗卫生信息化对于解决群众就医难等问题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2009年,中国移动通过开发信息化就诊系统,在医院和患者之间搭建了一个便捷、高效的交互平台,方便患者就诊,提升医院诊疗效率。在广东,率先在东莞推出了“医讯通”、“健康小管家”服务。“医讯通”智慧健康管理包括了助医快讯、139电子体检单、健康信息服务、视频探视、远程医疗、移动健康监护系统等医疗信息服务。该项目现已与当地65家医疗机构合作,“医讯通”服务人次达到7.5万, “健康小管家”累计服务人群超过300万。

与山东齐鲁医院联合研发心脏远程监护系统
教育事业信息化
  为促进学校、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帮助学校提升管理水平、促进家长及时了解教学动态、引导学生健康成长,中国移动依托“校讯通”业务,打造了一个三方高效沟通平台。中国移动针对幼儿园、中小学、高校,依托手机终端、校园信息机和个人电脑,利用短信、语音、互联网等多种手段,为教育主管部门、学校、教师、家长和学生提供信息互动、考勤管理、教务管理、学籍管理、亲情电话、教育网站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截至2009年9月,“校讯通”业务覆盖各类学校67,097所,城镇中小学学校覆盖率达到30.95%,服务总用户2,623万。
  以上种种信息化案例,还只是中国移动推进行业信息化应用的一个缩影。随着3G进程的加速与物联网的发展,中国移动将不断深化全社会信息化应用,为各个社会消费群体、各个生产生活环节量身定制各种信息化服务,以惠及民生的丰富应用,助推社会可持续发展。
打印本页:打印